另外几类材质的钱币在清洗时如果是版别,那这也是对它价值的一种伤害,古钱币我们玩的就是它的年代感,从“古”字就可以体现出来,将一枚古钱币清洗的干干净净,那它还有什么年代感呢,像这类古钱币很少有人敢去入手,虽然字体和版式对的,但是缺少了重要的包浆,这也让它的价值不是那么。
其余的就是丙类。1973年以前按照每枚1元的价格兑换人民币,到了1973年以后,收兑的价格提升到了每枚2.5元,而时则进一步提升到5元。初期百姓用银元兑换人民币的热情是很积极的,这主要归功于当时的宣传教导,在土地改革、三反五反运动的带动下,百姓用银元兑换成人民币然后购买生产资料的热情非常高,仅在1952年,就兑换了甲类银元200万枚。在广州市,仅1950年一年就回收了大概33万枚甲类银元,在海口市仅1950年一年就回收了26万枚甲类银元,这还仅仅是两个城市一年内的成效。以福建省为例,从1949年到1988年,一共回收了各种银元超过1600万枚,这还仅仅只是一个省。像是并不非常富裕的安徽。
初学钱币知识的爱好者,普遍面临的一个问题是怎样迅速的判断古钱的价值,即古钱币的历史价值、科研价值、艺术价值、经济价值。钱币按材质可以分为:金、银、铜、铁、锡、铅、铝、锌、镍、纸、布、木、玉、石、陶、泥、瓷、竹等种类。其质地的变化随着时展而不断演变。夏商时期主要是贝币,贝币出土的有陶贝、泥贝、石贝、玉贝、骨贝、海贝、蚌贝。殷商时期进人金属铸币时代,出土有铜贝币、包金贝币。在秦始皇统一货币之前,各个因地制宜,采用不同的材料作为商品交换的媒介物。除金属币处,有竹制币、木制币、皮币、布绵等。秦朝以后以铜、铅、锡等混合金属为主要铸币原料。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金融事业的兴盛,出现多种材质的货币共存互换的局。
袁大头是银元系列中存世较多的一种,该枚银元铸造于民国时期,是当时的主要流通货币,铸造时间长、铸造量大,到了现在有些人家中还留有一两枚袁大头,随着历史的沉淀该枚银元也在不断增值中,不过由于袁大头银元的版本较多,所以其回收价格根据版本和品相的不同有高有低。
民国三年版的袁大头银元,其实光三年版的就分地方自己铸造,每个省份都偶自己的铸造,例如:甘肃版,南京等,袁大头银元作为当时的主要流通国币之一,发行量庞大,所以在我们看来,民国三年的版的收藏价值不高,按照目前的收藏行情显示,一枚三年版本收藏价格为750元左右。
三年袁大头普通版市场价格几百块,签字版市场价格几千块!八年袁大头市场价格1000多块钱左右!九年十年市场价格600到800块钱左右!三年袁大头版本不同,价格不同!银元品相不同,价格不同!交易市场不同,价格不同!
“袁大头”由于铸地多、铸量大,出现了许多版别。有趣的是,尽管版别不同,但“袁大头”的标准重量都为七钱二分。
按年号,“袁大头”分为民国三年、八年、九年、十年共四个铸造年份,其中三年、九年、十年属于比较常见的银币,从面值上看,面值壹圆的多,中圆(五角)的少,贰角、壹角银币略少。
我们俗称的“袁大头”银元,其实是指在辛亥革命后,袁世凯为了解决军费和提高个人地位而发行的银元,因这些银元铸有他的侧身图像而得名,严格来说叫“袁世凯像背嘉禾银币”。
近几年,在国家大力提倡推广中国文化的大趋势下,钱币市场有了的变化,并且一直在持续的升温中,诸多钱币的价格都在节节高升,“袁大头”就是其中一个典型的代表。